鸡谱校释
序《鸡谱》是一部关于斗鸡饲养的著作。我们见到的是1787年11月24日的抄本(抄本封面注明“乾隆丁未年十月望日抄”),抄本没有说明原书的作者和成书的年代,但本书引用了清乾隆年间出版的《古今秘苑》一书。可见本书的成书年代也应该在乾隆年间,它距今至少也有二百多年。
《鸡谱》全书约一万四千字,凡五十一篇。归纳起来,全书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:(1)关于斗鸡外貌的描述和鉴定;(2)斗鸡良种选配繁育;(3)种卵的孵化和雏鸡的饲育;(4)斗鸡的饲养管理;(5)斗鸡的各种疾病及其防范措施;(6)关于对阵斗鸡的选择和对阵后的处理。
鸡在中国历史上是最早被驯养的家禽,距今约五六千年。《庄子 逸篇》中有“羊沟之鸡,三岁为株,相者视之,非良鸡也”的记载,可见二千多年前,中国就已经出现了“相鸡术”。据《汉书 艺文志》记载,古代有《相六畜》书。此后《隋书 经籍志》还提到有专著《相鸡经》。可惜这些著作都早已失传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中的《养鸡篇》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养鸡文献。《养鸡篇》提到了鸡的不同品种,种鸡的选择以及肉用鸡和产蛋鸡的饲养方法等等。《养鸡篇》对后来养鸡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,它被历代农书广为引用。虽然后世未见有养鸡专著的流传,但在明代《便民图纂》和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以及清代《花镜 (附录)养禽鸟法》中还看到有治鸡病药方。可见中国古代的养鸡经验一直在群众中流传。
《鸡谱》是对中国古代养鸡经验的总结和发展。首先,它显然发展了古代的“相鸡术”。《鸡谱》中有《论头》,《论冠》,《论眼》,《论鼻嘴》,《论脸》,《论项》,《论腰》,《论腿爪》,《论骨肉》,《论毛色》,《论翅》,《论尾》,《论胡》,《论性》,《论异》等十五篇,专门论述斗鸡外部形态差异及其体质强弱,性情勇怯的关系,提出了斗鸡外貌鉴定的标准。例如《鸡谱》指出:“眼者为鸡之最要”器官,“喜清不喜浑”。它还根据虹彩的色彩,将鸡眼分为八种,即红眼,黄眼,碧眼,白眼,金黄眼,紫眼,黑豆眼浑眼等。其中《鸡谱》认为红眼最好,浑眼最差,可见对眼之观察是很细致的。
《鸡谱》用十多个观点名称,描绘了鸡冠的种种形态。它认为在各种冠中,以“三梁冠”为第一等。三梁冠中又以“中梁微高,三梁无蕊,皮肉苍固,视之昂然如峰之耸者佳”。
《鸡谱》指出,项(即颈)在鸡体中起着栋梁的作用。因此对它的要求是“皮肉坚固”,“粗而不短”。对于腰,《鸡谱》认为“腰者为胸之山”,“以恃勇怯也。腰长胸阔,骨肉相称者为上”。它从理论上说明了鸡之背腰部对斗鸡之力量,勇怯的意义和选择标准。
《鸡谱》中有《论异》一篇。它根据鸡的头部形状以及其他外貌特征,描述了斗鸡的不同变种。例如“枭头”鸡:“头即如枭,淡黄眼,柳黄眼”。《鸡谱》认为“此种鸡最无神眼”。又如“蛇头”鸡:“头小而扁,两眼更小,或小冠或钮冠”。《鸡谱》认为这种鸡“性急而乃斗”。还有“雌鸡”:“周身皆是雌鸡之毛,翅,尾者,唯有头,嘴,冠,脑后雄鸡之像也”。《鸡谱》指出,这种鸡虽然周身像只母鸡,但它“亦啼鸣,亦斗”。
关于斗鸡的良种培育。《鸡谱》强调选种配种的重要性,指出如不注意对种鸡的选择和选配,必将导致“翎毛混杂,而且年年之雏,自然渐至低败”。在种鸡的选择方面,《鸡谱》认为雄性斗鸡的优点容易被人发现,而雌鸡的特点则常被人忽视。因此它强调选择雌鸡的重要性,指出:“若以上等雄鸡而配次等之雌鸡,必无佳雏”。对雌鸡的选择,《鸡谱》认为也应该和选择雄鸡一样,要取“羽毛正色,膀阔,头圆,腰长,眼小,脚正,鳞细,指节不露,脸宽,腮鼓,胸骨通长,嘴粗长大,毛紧,骨重”的个体。
但是《鸡谱》指出,鸡的生相往往不能十全十美,必有欠缺之处,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选配,方能“补其不足,去其有余”。不仅如此,《鸡谱》还进一步认识到防止近亲交配对良种培育的重要性。《鸡谱》中这样写到:“世俗不知,得一佳者之雄,必欲寻其原窝之雌,以为得配,却不知鸡之生相岂能得十全十美乎?必有缺欠之处。大凡原窝之雌,必同气相类,彼此相缺皆同,安能补其不足,去其有余耶?”可见当时已经意识到血缘相近的鸡有着相同的遗传性。知道不能期望通过血缘相近的公鸡和母鸡交配,达到补其不足,去其有余的目的。
在具体做法上,《鸡谱》提出了“三配”的措施。“三配者:有头嘴之配,有羽毛之配,有厚簿之配。其妙补其不足,去其有余,方能得其综合也”。可见所谓“三配”就是根据攻击或母鸡头部,羽色,骨架肌肉特点,视其需要,去选择相应的母鸡或公鸡进行交配。在“头嘴之配”方面,《鸡谱》指出,“若雌之头脸宽,头方,皮厚,冠平,嘴粗微觉弯者,必以凹鼻,撬嘴,冠凿之雄配之”。关于“厚薄之配”,《鸡谱》中说:“若雄鸡敦厚,头大,项粗,腰长,膀阔,但腿微觉短者,必以头尖,腮鼓,腿亭微高,眼神暴者之雌配之”。
[ 本帖最后由 风霜血雨 于 2009-2-3 17:28 编辑 ] 好像没有。 qq7朋友你好!能交流一下吗?
[ 本帖最后由 桥城斗鸡 于 2009-2-3 14:06 编辑 ] qq号793877366
[ 本帖最后由 桥城斗鸡 于 2009-2-3 14:07 编辑 ] 以上内容在1989年5月农业出版社出版的:汪子春的“鸡谱校释”一书里有,后面还有“鸡谱”的内容五十一论,很有借鉴之处。 这位朋友说的不错,我不过这几天没事,发出来让没看过的朋友看看,别无他意 见识了,qq76 朋友那里有卖此书谢谢 qq76 :victory: